top of page
作家相片Pastor Boaz Yang 楊文皓牧師

9月12日 歷代志上1-4章「起源的意義」



「每日靈修」

耶和華是忌邪(或忌妒)施報的神。(鴻1:2)

信徒啊!你的神非常忌妒你愛別的。他曾揀選了你嗎?他不能容忍你揀選別的。他曾用自己的血買了你嗎?他不能讓你想你是自己的人,或者想你是屬這世界的。他以極大的愛愛你,甚至他在天堂上少不了你;他寧可自己死,也不願你滅亡,並且他不能容忍任何東西居間於你心中的愛和他自己當中。


他非常忌妒你信靠別的。他不能讓你依靠血肉的膀臂。活水的泉源既然為你暢流不息,他是不能讓你到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喝水的。我們投靠他,他就歡喜;但若我們投靠別的,依靠自己的智慧,或是朋友的智慧——當我們依靠自己的工作時,他就不喜悅,並且也必管教我們,好使我們歸向他。


他也非常忌妒我們與別的為友。你和任何人的談話都不當超過和耶穌的談話。要單單住在他裡面,這才是真的愛;但與世為友,尋求屬世的安慰和快樂,或是與同道交往而不與他相處,便使忌妒的神難過。他切望我們住在他裡面,常與他相交;我們有許多苦難原來都是他叫我們的心離開世人、與他永遠親近的方法。


願這種忌妒使我們常親近基督,並作我們的安慰,因為他既這樣愛我們,並關心我們的愛,那麼他是不會容許什麼傷害我們的,他必保護我們脫離一切仇敵。願神賜恩叫我們的心今天完全而且純潔地獻給我們親愛的主,為了神的忌妒,而閉眼不看這世界一切迷惑人的東西,因為我們的眼還要看到尊貴、至榮耀的主!


——司步真《清晨甘露》

 

「每日讀經」歷代志上1-4章



「起源的意義」

(文 | Boaz Yang)


在克拉夫特(C. Kraft)所著的《基督教與文化》(Christianity and Culture, p. 229)一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位猶太學生,被一個外邦同學問到他最喜歡的聖經章節。他回答說「歷代志上前八章」。這位外邦人很驚訝,但是他的猶太朋友開始說明理由,他才了解這些篇章中某種神祕的吸引力。「從我的(外邦人)觀點,」他回憶說,「我時常納悶爲甚麼神容許在祂的話語當中,有這麼多的篇幅是『浪費』在如此瑣碎的事情上。但是對一個希伯來人而言(和世界上其他許多注重血緣關係的社會裡),這一類的家譜人名,以最清楚的方式表明,神特別的愛和關懷,正位居於福音的中心。」

從主前605年開始,尼佈甲尼撒王率領巴比倫大軍進攻南國猶大,最後於主前586年攻陷耶路撒冷,摧毀了該城和聖殿,並將許多猶大人領袖擄到巴比倫定居。耶路撒冷的陷落標志著以色列的亡國。然而在主前538年,巴比倫人被波斯王居魯士二世擊敗,因此猶大人就成為了波斯王國的一部分。居魯士的治國理念相對比較溫和,因此允許部分被擄的猶大百姓回歸故土,重建城邑,並恢復原有的敬拜方式。因此主前538年,首批被擄的猶大百姓,包括祭司和政府官員歸回耶路撒冷,但是重建聖殿的工作直到主前516年才完成。主前458年,以斯拉帶領另一批以色列民歸回;主前445年,省長尼希米歸回,並開始著手重建耶路撒冷城墻。《歷代志》很有可能就是在這段時期寫成的,並且很有可能比《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更晚成書。


在本書中,作者從亞當開始追述以色列民的歷史,帶領讀者一路從亞當一直進入到以色列王國中,並且著重回顧了整個以色列國,特別是南國猶大的歷代君王,這也說明了本書的作者應該是南國猶大被擄之後,在歸回時期的某一個或一群經過訓練的宗教領袖。《歷代志》全書最終停在以色列民的歸回與重建,因此這也應該是本書成書時以色列民所處的狀態。《歷代志》的核心是大衛之約。從整個救贖歷史來看,大衛之約位於西奈之約和新約之間,是以色列民族存在以及盼望的永久基礎。大衛之約既承襲了上帝在西奈之約中向以色列民所應許的恩典,更是指向了將來耶穌基督作為以色列的王,乃至萬國的王,他將要降臨,帶給以色列終極的拯救。因此,無論是國家族譜的編寫,還是歷代王朝的追溯,作者都是圍繞大衛而展開的。


《歷代志》不僅僅是一份家譜,或是族譜,更是一份國譜,是一份國家檔案。這份檔案的寫成是為了告訴以色列國的後代國民們我們是誰。賦予後代清晰的身份認同,往往是一份家譜或族譜最重要的功能所在。對於已經亡國,並且剛剛被擄歸回的以色列民更是如此。經過了幾十年的流亡,以色列民族的文化受到各個民族的影響和衝擊,經濟的往來,政治上的干預,以及民間的通婚等活動,都會使一個民族的文化逐漸被吞噬,他們的族群認同也往往會隨著後代所繼承的族群記憶越來越模糊,而逐漸被淡忘。誠實的說,文化被淡忘並不是一件天大的事;人類歷史上也有許多民族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消失在人類社會中。但是以色列民的文化所承載的,是創造宇宙天地萬有,並且至高掌權的上帝,與祂所揀選的百姓所立的永約。當時的外邦人不一定能認識到這點,當時的以色列人即使認識到了這一點,也不一定有足夠的能力能夠將這份神人盟約傳承給後代。因此,我們必須承認,《歷代志》完全是出於上帝的引導,護理和保守。雖然看起來,這卷書中所記載的內容在之前的聖經經卷中基本上都有提及,但這種重複是必要的,因為對於當時那些被擄歸回的以色列民而言,《歷代志》並不重複,而且是他們與過往聯繫在一起的最重要橋樑。後來的歷史也證實了,《歷代志》是以色列人從被擄歸回直到主耶穌基督第一次道成肉身降臨這漫長的歷史中間,最重要的一份文獻。可以這麼說,對於被擄歸回的以色列民而言,這份國譜,不僅連接了過去,也再次重申的未來,使他們對於未來保有一個正確的盼望和期待。不僅如此,《歷代志》也是一份多民族的族譜,可以幫助以色列民族區分不同的支派。這對於以色列人有另一層重要的含義,因為整個國家和民族的運作,君王以及其他政治與軍事領袖的出身,宗教領袖的出身,都和宗派有緊密聯繫。


最后,《歷代志》所傳達的歸屬感和延續性,是十足的福音!他在不斷提醒著以色列的後人,不要忘記上帝如何揀選了他們的祖先,如何與他們立約,並且如何保守他們一代一代直到如今。活在當下常常使人迷失了雙眼,但是回首歷史卻常常可以使人站在一個更高的時間視角來審視過去,正視當下,並憧憬未來。


 

「反思與禱告」


  1. 你是否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感到迷失了自我?甚至對於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人生使命感到迷茫?你是否曾經嘗試過回首過去自己人生曾經走過的這一路?在這種回望中,你是否看見上帝帶領的痕跡?


親愛的天父,感謝你創造了我,並且向我啟示,使我認識到,你是我生命的創造主。主啊,求你使我在這紛繁嘈雜的世界中,在每一天忙碌的人生中,可以常常紀念你是造我的主,以至於我可以不斷回到你這生命的源頭,來認識我生命的意義,價值,呼召和使命。天父,感謝你所賜的救恩將我從罪中救贖回來,求你憐憫我的軟弱,常常加添給我力量,使我不再被這個世界擄走。如此仰望禱告是奉我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3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